食材用料:
山藥
雞胸肉
大米
菊花
枸杞
鹽
雞粉
生抽
食譜做法:
1.做山藥雞茸粥,因此首先要煲一鍋白粥。煲制白粥想必大傢都會,但我還是要囉唆幾句。依照米和水的比例,可以煮出不同程度的粥。最基本的白粥也就是所謂的全粥的米、水比例為1:5;水分較多的七分粥米、水比例為1:7,滑溜順口的五分粥的米、水比例為1:10。那麼,個人認為,“五分粥”是最適合加入其它食材繼續煲制的
2.粥已煲上,我們開始加工其它食材。山藥去皮、洗凈,切成一厘米見方的小塊,放入水中浸泡,備用。浸泡的作用是防止山藥遇空氣氧化變黑
3.雞胸用刀剁成末,與肉餡相仿,這就是雞茸了。香蔥切成蔥花,備用。枸杞用溫水泡發至軟
4.炒鍋燒水,水開後將雞茸倒入略焯一下,目的是去除其自身的血污,以免與粥同煮時起臟沫
5.約20分鐘,白粥熬得差不多了。加入焯水後雞茸,略攪拌,接著倒入適量的山藥粒,攪拌均勻,開大火
6.粥開後,立即轉小火,繼續煲煮
7.約15分鐘後,再次開大火,加入鹽、雞粉調味
8.出鍋前,加入枸杞子,在粥裡略燙片刻即可裝入碗中上桌
9.喝的時候,撒入些鮮菊花瓣,可謂食養到傢了。喜歡口味重一點還可加入一點點生抽
食譜小貼士:
因山藥有收澀的作用,故大便燥結者不宜食用;雞茸亦可以醃制一下,放入一點點生粉和水攪勻即可;山藥可選用那種看起來無毛且通體較乾凈的那種,這種山藥是脆的,喝粥時會很有質感的。
在我看來,任何滋補品都抵不過素有“食物藥”之稱的山藥來得實惠、直接。都說冬季食山藥,勝過吃補藥,這話不無道理。
山藥屬於當令食材,土褐色的外皮,外形呈較細的圓柱狀,肉白而堅,咀嚼時口感微酸發黏。
其實,準確地說,山藥隻是個別稱,它的學名叫薯蕷,還有懷山藥、淮山藥、土薯、山薯、玉延等別稱。據史料記載,薯蕷由於唐代宗叫李豫,為避諱而改為薯藥,又因為宋英宗叫趙曙,為避諱而改為山藥,流傳至今。
山藥在我國主產於河南北部,河北、山西、山東及中南、西南等地區也有栽培。冬季莖葉枯萎後采挖,可鮮食,切去根頭,洗凈,切片乾燥後即為中藥材。
從形態上來說,山藥分為兩種,一種莖為圓柱形,也就是我們經常得見的那種,當然,這其中因產地不同,又衍生出若乾不同的品種;第二種則為無性繁殖,莖圓柱形,葉片心形,無花,葉腋間著生“山藥豆”,此種山藥相對少見。
此外,民間對山藥有淮山藥和懷山藥兩種稱呼,多數人以為兩者並無區別,其實不然。
淮山藥指的應是今江蘇、安徽等地所產山藥,懷山藥則指今河南焦作區域所產山藥,而焦作尤以溫縣、沁陽、武陟、博愛一帶所產最好。無論從藥用還是營養價值上,淮山藥都是無法與懷山藥相比的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載有:“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。”所謂物“離其本土,則千周同而效異”,這也正是“橘生淮南則為橘,生於淮北則為枳”的緣由。
從中醫的角度說,山藥味甘、性平,入肺、脾、腎經,不燥不膩。具有健脾補肺、益胃補腎、固腎益精、聰耳明目、助五臟、強筋骨、長志安神、延年益壽等功效。
其最大的特點是補而不滯,不熱不燥,在許多抗衰老方劑中常配伍山藥作為應用。尤其適合脾胃虧虛者食用。同時,它還有益肺滋腎的功效,對肺腎虛損的消渴、遺精、帶下等病證都有著很好的補益作用。